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陈霸先建立陈朝维持了多少年?
后人对于陈霸先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陈霸先的品行以及成就都十分杰出。陈霸先开创陈朝的确做出了一番事业,但他的登基之路也是靠武力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后,才有机会改朝换代。陈朝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只有32年便被隋朝所灭,所以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分量并没有那么的足,得到的关注度也不算高。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有关陈朝建立的背景,想了解的话可以来看看下...
2023-10-13 -
为何北魏后期的皇帝个个不争气?
“河阴之变”后,北魏元气大伤,朝政为权臣所掌控,先后上台的皇帝们一个个都成了傀儡。北魏前期的皇帝,个个鹰派,人人虎胆,功勋高,作为大;后期的皇帝,很不争气,他们有名无实,有位无威,只能比谁做傀儡皇帝时间长。在威严扫地的败落年代,在权臣跋扈的恐怖时期,这些傀儡皇帝一无权,二无势,看人脸色,仰人鼻息,如坐针毡,朝不保夕,被废被杀是家常便饭。只要权臣看...
2023-10-07 -
北魏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
2023-10-07 -
陈朝为什么会以国姓为国号?
西晋灭亡后,东晋在江东立国,然后刘宋代司马晋,萧齐代刘宋,萧梁代萧齐,陈陈代萧梁,最后亡于杨隋,天下一统。你会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南方王朝中,有一个以国姓为国号的朝代,这就是陈朝。北魏分裂成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二魏打来打去,便宜了南方的萧梁。梁武帝萧衍不断出兵北上,占据了今苏鲁二省交界以西至秦岭以南的大片地盘,达到南朝历史上...
陈霸先 2023-10-07 -
南北朝时期一共出现了多少国家?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带您走进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那些存在过的国家的故事。宋朝(420-479年)。宋朝系北府军将领刘裕所建。东晋末年,世家大族越来越腐化堕落,失去了政治能力,成了一群柔弱无能、只会清谈的寄生虫。社会上爆发了孙恩、卢循大起义,几乎将东晋摧垮,刘裕从下级军官起家,一步一步掌握...
2023-10-07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改国号?
还不知道南北朝时期齐国和梁国为什么要改国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偏安一隅的东晋的灭亡以后,南方地区就进入宋齐梁陈四朝更替的阶段,这就是中国南北朝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公元479年齐太祖萧道成废了宋顺帝刘准,建立了南齐,然而南齐的国祚不长仅仅二十余年后,就被南齐宗室萧衍篡夺了社稷,萧衍立国号为梁,萧衍就是那位历史上...
2023-10-07 -
南北朝的士族田庄经济介绍
南北朝农业 南北朝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此段时期以士族田庄经济最为突出。 在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南、北士族地主都采取田庄形式进行生产。其中北方士族南迁时,都带来大量部曲和佃客,唯一缺乏的是田地。因此,他们到处“求田问舍”,不择手段地谋取土地。与此同时,南方士族地主也进一步扩张自己的经济力量。 士族地主在他...
2023-09-19 -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孝文帝 历史上有名的改革有很多,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影响呢? 正面影响有: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
2023-09-19 -
南北朝时太医署职能介绍
太医署 古代医疗机构有很多,太医署是其中比较突出而且是著名的一个。太医署为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南北朝时期始有建制,隋唐时期臻于完备。 我国早在西晋时期就设有医政管理兼医疗的机构-医署。北魏因袭西晋医署不改,而刘宋稍易其名为太医署,因此,太医署之名从南北朝刘宋始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太署(包括医署)是全国最高的医政管理及...
2023-09-19 -
陇西鲜卑乞伏氏集团建立的西秦是怎么灭亡的?
西秦版图 西秦为陇西鲜卑乞伏氏集团所建。晋太元十九年(394)乞伏乾归首称秦王,至乞伏炽磐即位后,西秦灭南凉、连败吐谷浑,拓地到青海湖以东一带,进入鼑盛时期。 西秦建弘九年(428),炽磐病死,其子乞伏暮末继位,西秦开始走向衰亡。乞伏暮末即位后,刑政极为苛酷,很快导致众叛亲离。尚书辛进曾不小心误伤暮末的母亲,暮末知道后,竟于永弘二年(429)二月,诛杀辛...
2023-09-19 -
北魏初期册立皇后制度:手铸金人
北魏皇后 手铸金人很多人不太了解,这其实是魏晋以来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关于它的来源已无从查考。手铸金人是北魏初期册立皇后的一项制度。 拓跋珪做了皇帝,当然要有一位皇后。拓跋珪称帝时二十九岁,此前,已经有一任夫人,匈奴独孤部刘眷的女儿、刘罗辰的妹妹。当初拓跋珪为拉拢独孤部的牧民,分裂亲刘显的势力娶了刘氏,非常...
2023-09-17 -
北周武帝为何灭佛?
北周武帝 历史上有过几次著名的灭法,北周武帝灭佛事件是其中之一。 南北朝时期,佛教过于兴盛,从北齐始,皇家崇佛,全国有寺庙四万所,僧尼三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当时北周的佛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寺院的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且面对灾民时,表现出来的非但不是赈灾,反而趁机吞并土地,使农民生活更加...
2023-09-17 -
-
南北朝时的人口有多少?
南北朝混战 南北朝在一段时间内依旧是动荡不堪的,人口变化不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人口状况。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①30000000人,②35000000人。①号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②号出自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发展史》。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南梁的两千余万,南北总人口超过五千万。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2023-09-17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等级规定介绍
南北朝服饰 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五个前后相承的政权,北方则经历了十六国、北魏等政权的统治。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江南的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 严格的服饰等级规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服装上对各阶层人们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尊卑之别靠服饰的面料、形制、颜色等来体现。例如帽子,有冠、冕、弁...
2023-09-17 -
北魏分裂是在哪一年?
高欢 北魏分裂,是指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风云骤起,国家迅速分裂,也预示着北魏逐渐走向消亡。 北魏普泰二年(532年)闰三月,高欢于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大破尔朱氏军后(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即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根基,遥控朝政。魏孝武帝元修不满,遂于永熙三年(534年) 四月,诏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
北魏 2023-09-17 -
北魏孝文帝如何成功迁都?
孝文帝迁都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 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就把迁都洛阳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他看来,洛阳地处天下之中,经济基础坚实,交通条件便利,文化积淀深厚,一直是汉族政治、经济、文...
2023-09-17 -
北魏三长制制度历史介绍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许多制度都历经了巨大变化。基层政权组织制度由原先的宗主督护制变成三长制,那么三长制究竟是怎样的呢? 北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政府对人口的控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
2023-09-17 -
北魏盖吴起义
北魏盖吴起义 北魏盖吴起义是北魏前期西北各族人民的联合大起义。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波及地区西起陇东,东至今山西西南部。 盖吴(417——446年),北魏时期关陇人民大起义首领。他是卢水胡人(匈奴左沮渠部后代),生于北地郡(治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 魏晋以来,关中地区已成为诸少数族和汉族人民杂居的地方。魏太武帝拓跋焘于...
2023-09-17 -
侯景之乱爆发的原因及背景介绍
侯景 南朝后期,门阀士族统治开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经变为一个失掉统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阶层,对于任何政治风浪的冲击,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码的应变能力。而侯景之乱的发生,是对梁朝后期腐统治的沉重一击,南朝从此衰落不振。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晚上,梁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的刺史、太守都来向南梁王朝投降。这当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
侯景之乱 2023-09-1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孝文帝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暂时的中断了。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拓跋部的拓跋珪趁机复国,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并改...
2023-09-1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曹魏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
2023-09-17 -
明衣是什么? 南北朝时候有内衣吗?
南北朝服饰 日本的和服中有一款比较日常的,日本人称作浴衣,事实上浴衣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南北朝的时候就有浴衣,被当作沐浴后穿的内衣来穿。 明衣是什么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类似今天浴衣的内衣——明衣,这是内衣发展到一定时期,成熟化、定型化的表现。对于明衣,南朝皇侃疏有云:“谓斋浴时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着...
2023-09-1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文帝改革措施内容介绍
孝文帝改革实际上是孝文帝的一场汉化运动,通过汉族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推行汉化。孝文帝的改革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
2023-08-18 -
北魏太武帝为什么灭佛?太武帝灭佛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是发生在南北朝北魏太武帝时期。此次灭佛运动是对佛教一次严重的打击,导致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至拓跋濬继位后,佛教才得以复苏和发展。太武帝为什么灭佛 北魏太武帝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
2023-08-04 -
河阴之变起因 谁发起了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北魏权臣尔朱荣为了夺权而发起的对皇族和百官公卿打死屠杀的事件,此次事件胡太后、幼主元钊,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王公百官等几千人均被屠戮殆尽,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通通被灭。河阴之变起因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农历二月,胡太后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皇女(元氏)冒充皇子,立...
2023-08-04 -
北魏河阴之变结局 河阴之变影响
河阴之变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又杀死北魏王公大臣、皇室贵族两千多人,把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全部杀光。不仅把控北魏朝政、改变北朝统治集团的结构,还对洛阳城造成了巨大损失。河阴之变结局 胡太后、幼主元钊被杀,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的兄...
河阴之变 2023-08-04 -
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段落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然而,在北魏时期,佛教开始受到严重的打压和迫害,成为当时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史料。
段落二:据历史资料显示,北魏太武帝灭佛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佛教是一种“异端邪说”,与儒家思想相悖。他认...2023-06-19 -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区别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九品中正制是由曹操推行的一套选拔人才的制...
2023-03-03 -
仇池政权历史介绍
仇池是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入的定居地,他的后人在晋朝及南北朝时期在那里建立了氐族政权。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1]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
2023-03-03 -
西魏是如何从最弱国变成最强国的?
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是南北朝后期形势转折的标志,最终形...
西魏 2023-03-03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 4个朝代府兵制的特点与作用
府兵制自创立初期不断改善,发展到后期似乎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甚至还暴露出种种弊端。府兵制停废于唐朝,那么唐代府兵制是怎样的呢? 唐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施行的,均田制是基础。府兵是从分到田地的农民中征集,且规定分到国家田地的农民每年需要有一个月的服兵役时间,这期间所有的兵粮得自备。这项举措不仅巩固封建统治,而且也提高中央集...
府兵制 2023-03-03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 府兵制的特点与作用
府兵制自创立初期不断改善,发展到后期似乎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甚至还暴露出种种弊端。府兵制停废于唐朝,那么唐代府兵制是怎样的呢? 唐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施行的,均田制是基础。府兵是从分到田地的农民中征集,且规定分到国家田地的农民每年需要有一个月的服兵役时间,这期间所有的兵粮得自备。这项举措不仅巩固封建统治,而且也提高中央集...
府兵制 2023-02-03 -
刘裕手下有哪些大将
刘裕,东晋朝时期的实际掌权人,在历史中被后人多有赞誉。他著名的两次北伐也是后世人们探讨与借鉴的经典案例。那么为什么刘裕要挥军北上呢?刘裕北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天下宏观局势以及刘裕自身来探讨刘裕北伐的举措。首先刘裕掌控东晋朝时期,南燕慕容超听信佞臣的言论,又观东晋朝皇位更迭导致国家动荡,以为有机可趁,遂派将...
2023-02-03 -
北魏迁都后为何迅速衰亡?
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他人了。以后的孝庄帝...
2023-02-03 -
中国古代柔然民族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
2023-02-03 -
奠定西晋王朝基础的“三司马”盘点
一、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
2023-02-03 -
五胡十六国慕容家族建立的四个燕国盘点
南北朝时期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 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
2023-02-03 -
中国古代“三武一宗灭佛”历史事件介绍
从两晋时期开始,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相应对佛教采取或扶植或限制的政策。随着佛教僧侣人数的增加,经济势力的增强,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发生矛盾。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如果不能用和平手段消除矛盾,就会采取十分激烈的行动。传统上认为,历代王朝针对整体佛教进行...
2023-01-31 -
北魏疆域范围
1、北魏立国 拓跋珪与北魏的壮大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公元386年,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窟咄和拓跋珪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珪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珪的左右也阴谋执珪以应窟咄。拓跋珪惧,北逾阴山,依于贺兰部,派人向慕容垂求救。慕容...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