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清朝有哪些著名贪污事件?
清王朝一共经历了12个时期,换了12位帝王,清王朝从崛起到衰落,中间所穿插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最后,清王朝的天国梦却被贪污腐败之风吹散。今天朝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秦朝的重大贪污事件有哪些。 清朝重大贪污案件 1.康熙时期之希福纳 希福纳是康熙时期的朝廷重臣,为康熙办过很多重大事务,有过许多功劳。1710年,希福纳上书康熙,称自己被下人勒...
2023-11-20 -
东汉末三国初“建安文学”历史事件介绍
三曹 三国群星璀璨,在文坛依旧如此。建安文学就是其中代表。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
建安文学 2023-11-17 -
三国东吴“二宫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孙权 二宫之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发生的一起政治事件,争斗长达八年,期间诸多大臣身死、获罪,终以太子被废,鲁王被杀,幼子登基谢幕。至此,东吴由盛转衰,政局变得混乱不堪。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长子孙登逝世。孙登死后,太子之位悬空。这时孙权62岁,已经是老年,为了将来在新君继位时得到更多的权力,江南豪族分裂成两大集团,次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数...
孙权 2023-11-15 -
三国曹魏“高平陵政变”历史事件介绍
司马懿 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魏政权终被司马氏政权所篡夺。司马懿在辅佐曹魏时尽忠职守,同时安插党羽亲信,为夺权铺路,曹氏宗室渐渐被削弱,司马氏控制朝政的转折点出现在高平陵事变。 养精蓄锐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
高平陵政变 2023-11-15 -
三国曹魏“曹爽乱政”历史事件介绍
曹爽 曹魏政局在经历数代之后,开始出现危机。几大世族争权夺利,变数顿增。后曹爽被拜为大将军,便开始了其任人为私的专权乱政之路。 专权乱政 公元247年(正始八年),曹爽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由于司马懿渐渐被架空,很多政事司马懿都不能参...
曹爽 2023-11-15 -
东汉末“董卓乱政”历史事件介绍
董卓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百姓困苦,黄巾之乱后,董卓横空出世,扰乱朝政,使原本就破败不堪的时局更加艰难。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最后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19...
董卓 2023-11-14 -
西晋“三分归晋”历史事件介绍
司马炎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军阀混战直至三国鼎立,后三国逐步踏上被西晋统一的道路,史称“三分归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
三分归晋 2023-11-14 -
西汉“今古文经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刘歆 今古文经之争是汉代儒学内部的一场斗争,接下来我们简要了解一下。 从战国到西汉,中国文字(汉字)有过两次大变化。战国时流行的是“籀书”(大篆),但各国所用差异甚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将籀书规整为小篆。汉代又通行简化小篆为隶书。因此,汉代人用隶书书写的书籍成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
2023-11-14 -
西汉“苏武牧羊”历史事件介绍
苏武牧羊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只有在逆境时方能显出一个人的气节,尤其是你代表着国家出使外国的时候。苏武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敬佩的人。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
苏武 2023-11-08 -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历史事件介绍
甘英 历史上出使外国的个人乃至使团都很多,仅仅汉朝就有张謇、班超等著名的团队出使西域,而甘英却是第一个出使大秦的人。 甘英为班超的属吏,随班超转战于西域。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
甘英 2023-11-08 -
1946年沈崇事件介绍
1946年沈崇事件 1946年12月24日,驻北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皮尔逊等人在东单广场附近强奸北京大学学生沈崇。美军这一暴行激起北平市民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0日,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北平师院等高校学生万余人罢课,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和示威游行,高呼“抗议美军暴行”、“美军从中国滚出去”等口号。但国...
2023-11-03 -
1926年国民党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事件介绍
中国大革命史 第二章大革命的兴起 第八节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一、中山舰事件 国民党“二大”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加紧进行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及其一伙制造了一个以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夺取第一军军权为目标的“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从开办黄埔军校开始,唱着联俄...
2023-11-02 -
春秋时期越国“卧薪尝胆”历史事件介绍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
卧薪尝胆 2023-10-29 -
春秋时期齐国“尊王攘夷”历史事件介绍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尊王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 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
尊王攘夷 2023-10-29 -
春秋时期齐国“葵丘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葵丘台遗址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葵丘之会 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
2023-10-29 -
西周“成康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
成康之治 2023-10-28 -
西周晚期“共和行政”历史事件介绍
共和行政(周召共和)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行政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
共和行政 2023-10-28 -
民国东北“皇姑屯事件”历史事件介绍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的石碑就是在三洞桥。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
皇姑屯事件 2023-10-27 -
夏朝“少康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天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
少康中兴 2023-10-27 -
秦朝“望夷宫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秦二世 望夷宫之变,是秦朝灭亡前夕,丞相赵高害怕秦二世追究责任,与女婿阎乐合谋杀害秦二世于望夷宫的历史事件,此次事件后,秦朝灭亡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赵高杀丞相李斯。同年夏,秦军将领章邯在军事上接连失利。赵高数次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派长史司马欣求见赵高,为赵高所拒。司马欣逃归章邯,对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
望夷宫之变 2023-10-25 -
夏朝“少康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治水英雄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建立了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国家。不过仅仅下传一代,夏朝政权就落入了外人之手,启的儿孙们也被千里追杀。 事情得从启说起。当年,禹继舜称帝(部落联盟首领),靠得是实力,其治水之功可谓盖世。而启能废止“禅让”建立夏朝靠得也是实力。在禹刻意栽培下,启出头露脸办大事的机会远远大于益...
少康中兴 2023-10-20 -
西晋“贾后乱政”历史事件介绍
贾南风 《晋书》云“妒忌多权诈”“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究竟是谁被称“酷虐”呢?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晋朝历史上著名的贾后乱政便是出自她之手。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
2023-10-19 -
唐朝“牛李党争”历史事件介绍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斗争,唐朝的统治危机变得更加沉重了。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
牛李党争 2023-10-18 -
唐朝“天子九迁”历史事件介绍
唐朝国力强盛,巅峰时期万国来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百姓安居乐业,但时过境迁,中后期的唐朝日渐衰落,国都难保,因此出现了天子九迁的情况。 1、天宝十五年(750年)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李隆基自长安逃亡蜀中。安史之乱发生后,756年,唐玄宗在不明前线军情的情况下,一再催促胡将歌书舒翰向叛军进攻,结果导致其部在灵宝陷入安禄山叛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2023-10-13 -
南朝宋“元嘉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在建康,皇宫内外的空地上遍植桑树,不少房间腾出来,搭起无数匾架,宫女们穿梭似的出入忙碌。这是宋文帝刘义隆鼓励在宫内养蚕,作为全国大办农桑的榜样。 宋文帝笃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督办农业,不仅提倡广为种麦,而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修坡开田,种植水稻,同时大力发展蚕桑、苎麻、树木、水果等各业。 429年(元...
元嘉之治 2023-10-09 -
西周“孟津之誓”历史事件介绍
“孟津之誓”是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的故事。是一次“诸侯所由周命”的重要会盟,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事件经过约前1056年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2023-10-06 -
商朝“武丁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关于商朝,我们最为熟悉的桥段莫过于商汤灭夏建商,盘庚迁都和商纣王暴虐亡国。它们仿佛代表着一个朝代固有的模式:建立——鼎盛——灭亡。
至于说商汤如何灭夏,盘庚因何迁都,商纣王如何暴虐,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记录稀少,我们不是很清楚。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武丁盛世",更是被后世慢慢忘记,以至于在这段历史中产生的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妇好...武丁中兴 2023-10-06 -
南宋“苗刘兵变”历史事件介绍
苗刘兵变是南宋时期的一次兵变行动,由刘正彦、苗傅二位将领发动,在南宋朝廷消极抵抗的情况下,主战派将领无奈做出的兵变选择,那么苗刘兵变过程是怎样的?又有什么影响呢? 苗刘兵变,是南宋军队对不抵抗朝廷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却没有能到达兵变的目的,最终苗刘兵变的结果也是令人感叹。 兵变的前期,苗刘在愤怒士兵的支持下,成功地逼迫皇帝赵构退...
苗刘兵变 2023-09-28 -
明朝“空印案”历史事件介绍
空印案,发生在明代洪武年间。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此案在当时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 。朱元璋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所以要严惩使用盖有官印空白文书簿册者,因为牵连人数众多,为明朝初期一著名大案。有关空印案的处置,以至于发生时间,所杀人数,存在许多疑点。空印案是惩治贪官污吏还是乱杀无辜...
空印案 2023-09-27 -
唐朝中期“大中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唐宣宗李忱 唐朝后期,社会问题频出,国力大不如前,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是国家发展有所中兴,史称“大中之治”或“大中暂治”。 大中之治是指唐朝的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的治世。唐宣宗于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大中之治 2023-09-25 -
唐朝中期“牛李党争”历史事件介绍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斗争,唐朝的统治危机变得更加沉重了。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
牛李党争 2023-09-25 -
唐朝前期“韦后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韦后之乱 唐朝中期,朝廷中存在着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韦后乱用职权,干预朝政,给朝廷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韦氏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期间夫妇二人同经风雨,故而中宗对韦后有极高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 。作为信任与报答,中宗每次临朝,韦后即置幔坐...
韦后之乱 2023-09-25 -
唐朝中期“会昌废佛”历史事件介绍
唐武宗 历史上有过几次废佛运动,唐朝的会昌废佛便是其中之一。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
会昌废佛 2023-09-25 -
唐朝中期“平凉劫盟”历史事件介绍
平凉劫盟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复杂微妙,平凉劫盟是其中的一个特殊事件,此事件之后唐蕃关系受到影响,中断近四十年之久。 唐朝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783年,唐朝发生了“朱泚之乱”,叛臣朱泚攻占长安,唐德宗出走奉天。吐蕃权臣尚结赞请求出兵助唐收复长安。唐德宗派崔汉衡出使吐蕃,“许...
平凉劫盟 2023-09-25 -
唐朝中期“会昌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唐武宗 会昌中兴是唐武宗在位期间的治世,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 经济上,禁止官吏经营质库业,不准与民争利,以改善政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会昌五年赦文:“古代享受俸禄的家庭,仅仅实用俸禄就好,不和别人争夺就...
会昌中兴 2023-09-25 -
唐朝中期“甘露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唐文宗 甘露之变是唐朝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宦官酿成大屠杀的一次事变。 唐代后期,宦官擅权专政达到了极点。文宗即位后,即企图惩治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八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训为宰相;又任命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作为京师外援,逐步开始打击宦官。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于紫宸殿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
甘露之变 2023-09-25 -
唐朝中期与吐蕃“长庆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长庆会盟 唐朝与吐蕃之间先后经历了八次会盟,其中的最后一次会盟被称为“甥舅和盟”,双方为了各自的发展签订了和平盟约,史称长庆会盟。 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穆宗李恒登基,吐蕃国主赞普赤祖德赞先后两次派使臣向唐皇帝表示祝贺。随后,吐蕃派人到长安请盟,唐穆宗表示同意。同年十月,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双方谈判基...
长庆会盟 2023-09-24 -
唐朝中期“永贞革新”历史事件介绍
唐顺宗 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被称为永贞革新,改革以失败告终。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王叔文、王伾为...
永贞革新 2023-09-24 -
唐朝与突厥“渭水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李世民 中原与突厥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历史上双方交战多次,关系纷乱。唐朝初期,突厥又率大军来袭,兵锋直指长安城,在长安兵力不过数万的情况下,李世民冷静布阵,亲自前往渭水展开高层对话,并结下渭水之盟,一时间传为美谈。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一面抵御突厥,一面消灭众多割据势力,消灭了臣属于突厥的割据势力使突厥的力量被削弱,粉碎了突厥想当拓跋道...
渭水之盟 2023-09-24 -
唐朝与回纥“贞元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吐蕃武士 唐朝时期,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对付吐蕃,唐朝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联合其他力量来牵制它,贞元之盟应运而生。贞元之盟是唐朝在贞元三年(787年)为了联合力量夹攻吐蕃而与回纥签订的合作盟约。 公元787年,唐朝为应付吐蕃的不测之举,采纳李泌的提议:先和回纥,则吐蕃不敢轻犯边塞;其次招抚南诏蕃王,则切断吐蕃右臂;大...
贞元之盟 2023-09-24